<strike id="iw9ob"><bdo id="iw9ob"></bdo></strike>

  • <s id="iw9ob"><object id="iw9ob"><menuitem id="iw9ob"></menuitem></object></s>

  • <nav id="iw9ob"><big id="iw9ob"></big></nav>
  • <button id="iw9ob"></button>
    <progress id="iw9ob"><big id="iw9ob"><noframes id="iw9ob"></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iw9ob"><track id="iw9ob"><dl id="iw9ob"></dl></track></dd>

    首頁 新聞 財經 公益 彩店 奇聞 速遞 前瞻 提點

    首頁
    你現在的位置:

    一季度險企工商核名數達111家 僅4家獲籌

    2017-04-24 09:31:01    來源:    作者:   編輯:qysb005

    數據顯示,一季度保險公司工商核名數量就達111家,其中30家為二次或二次以上核名(核名有效期為6個月),但一季度獲批籌建的險企只有4家,資本“熱”與審核“冷”形成對比。

      4月16日,又有3家保險機構進入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分別為國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大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大特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數據顯示,一季度保險公司工商核名數量就達111家,其中30家為二次或二次以上核名(核名有效期為6個月),但一季度獲批籌建的險企只有4家,資本“熱”與審核“冷”形成對比。

      除核名之外,今年一季度已經有41家險企在中保協發布了設立預披露公告,進入預披露的險企中,既有中原人壽、鵬康人壽、君安人壽等壽險公司,也有多彩財險、大唐財險、三江財險等財險公司,還有長青健康保險、粵財信用保證保險等以特定險種命名的險企。

      盡管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熱情高漲,但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無論是壽險公司,還是財險公司,由于進入市場較早或轉型較早,大型險企占有優勢。而一大批中小型險企或試圖依靠股東背景(銀行、大型國企)做大做強、或欲通過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彎道超車”,但利潤和市場份額占比依然較小,并未形成主導格局。

      30家為二次或以上核名

      一方面,一些資本寄希望通過直接設立保險公司打開保險業的大門;另一方面,一些資本則時刻關注股權交易市場,踴躍充當保險公司原有股東的接盤俠。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工商核名數量就達111家,其中30家為二次或二次以上核名(核名有效期為6個月)。雖然申請數量較多,但獲批數量較少,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僅有4家保險公司獲準籌建。

      事實上,近年來,各路社會資本看好保險牌照,并希望獲得展業資格。2014年8月,保險“新國十條”發布之后,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資本已經逐步掀起了一波“圍獵”保險牌照的高潮。擬發起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兩年來成倍增長。不完全統計顯示,2016年共有70家上市公司參與成立保險公司。同時,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全資子公司也參與其中。

      雖然各路資本看好保險牌照,但擬籌建的保險公司數量卻遠高于獲批籌建的公司?!蹲C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2016年保監會共對24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的籌建申請做出批示,其中有21家獲批籌建。盡管不多,但去年的這一批籌數量,已創下了自2005年以來的10年新高。

      與此同時,去年有3家申請籌建的保險公司,因相關主業不突出、沒能論證其差異化經營理念,發起人資金實力不夠等原因,無緣保險牌照,被拒之門外。

      保險公司籌建申請輔導咨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院長袁健表示,根據保監會要求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股東如超過15%的股份,必須具備:1、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2、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人民幣;3、信譽良好,在本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另外單個股東(包括關聯方)出資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20%。從2005年至今保監會否定的項目來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出資能力、項目的商業模式、和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以及擬任高管團隊等。

      除通過設立保險公司進入保險業之外,一些公司也通過股權市場介入保險業。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有超過6家險企的股東發生了變更。

      優質保險股權也較為“搶手”的標的。有股權轉讓機構牛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小份額保險股權市場需求不足,但轉讓大額股權的險企較少,保險公司大額股權頗為搶手。

      “強者恒強”格局未變

      從目前的保險市場格局來看,壽險公司中,大型險企市場份額有上升趨勢,而中小險企則出現下滑;財險公司中,“老三家”近年來占據了超6成的市場份額,并且多年來變化不大。新資本進入保險業能否撼動原有市場格局暫未可知。

      從去年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影響來看,人身險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在監管部門關于中短存續期產品限制、以及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下,壽險市場格局持續變化,大型險企優勢凸顯,集中度上升。

      具體到2月份的數據,中國人壽(601628,買入)、安邦壽、平安壽、人保壽、太保壽共占有56.944%的市場,較同期提升了9.638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在從緊的監管政策下有明顯回升;市場份額前十的公司占有74.405%的市場,較同期提升了9.041個百分點。同時,在監管新規下,資產驅動負債型公司保費增速放緩比較明顯,預計高速發展難以為繼。

      再從財險公司來看,截至2017年2月份,財險市場共有82家公司,較同期增加7家。市場份額前三的人保財、平安財、太保財共占有64.006%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微降了0.286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前十的公司占有85.458%的市場。

      以近期披露年報數據的個案來看,永誠保險發展之路頗有代表性。其在年報中提到,公司專業化經營道路艱辛坎坷。經過12年的發展,目前其在承保大型商業風險項目的技術上仍不能與戰略定位需求相匹配,通過國內行業自身的現有技術力量也不能解決這一問題,靠自身的積累又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永誠保險指出,目前其資本規模較小,限制了承保能力和業務規模。

      對于當前的市場形勢,永誠保險認為,隨著“償二代”和商車費改等措施的深入推進,市場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財險公司數量從2015年年底的73家增長到了81家,但市場主體數量的增長并未改變行業內部“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行業分化仍然嚴重。“中小保險公司在資本、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處于劣勢,業務空間被持續壓縮。雖然互聯網等新技術為中小保險公司帶來了‘超車’的機會,但真正實現突破仍需公司付出艱辛的努力。”

    企業時報版權與免責聲明:
    1、企業時報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企業時報的書面許可, 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河南企業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 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企業時報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 必需取得企業時報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企業時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企業時報)”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 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圖片欣賞
    頻道推薦
    內容推薦

      Copyright @ 2001-2013 www.dawnentin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企業時報 版權所有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注明出處

    聯系網站:wangzhan22@sina1.com.cn

    <strike id="iw9ob"><bdo id="iw9ob"></bdo></strike>

  • <s id="iw9ob"><object id="iw9ob"><menuitem id="iw9ob"></menuitem></object></s>

  • <nav id="iw9ob"><big id="iw9ob"></big></nav>
  • <button id="iw9ob"></button>
    <progress id="iw9ob"><big id="iw9ob"><noframes id="iw9ob"></noframes></big></progress>
    <dd id="iw9ob"><track id="iw9ob"><dl id="iw9ob"></dl></track></dd>